形態特征

綠雨濱蛙
一般來說,綠雨濱蛙是一種相當大的樹蛙,也是最肥胖的樹蛙。長度從7-11.5厘米不等。雌性通常比雄性略大。雌性標本的平均長度約為10厘米,而雄性標本更可能在7.5厘米范圍內。背部往往是淺藍綠色到翠綠色,側面有散落的白色或金色斑點,偶爾從嘴角到前臂基部的背部有斑點。與許多樹蛙一樣,該物種能夠改變一些顏色。腹面為乳白色,質地粗糙。背部和喉嚨摸起來更光滑。犁骨齒在頸項之間和后面突出。具有巨大的腳趾墊。手指部分有蹼,但腳趾幾乎完全有蹼。存在明顯的鼓膜。第二根手指往往比第一根手指長。眼睛的瞳孔是水平的,而其他濱蛙往往有一個垂直的瞳孔。眼睛上方的脂肪脊是該物種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皮膚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角質層,可以保持水分以適應干旱地區。雄性在外表上比雌性更苗條,并且在喉部下方有一個帶灰色皺紋的聲囊。雌性的喉嚨是白色的。
棲息環境

綠雨濱蛙
在新幾內亞,綠雨濱蛙生活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地;出現在開闊的季風森林中,以及農村花園和鄉鎮房屋等人類居住地周圍。在澳大利亞,它被發現在一系列棲息地,包括干燥的森林、林地和草地;很少在潮濕的森林、靠近溪流和沼澤的巖石和樹木上,或巖石和中空樹干的裂縫中;在遠離水源的丘陵和平原上的林地中也能發現。
生活習性

綠雨濱蛙
綠雨濱蛙的懶惰和貪吃在青蛙家族中是無蛙可比的。它們通常喜歡在光線不太強及較涼爽處進行捕食、嬉戲或戀愛,平時它們總是懶洋洋地把肥胖的身子堆放在樹枝上睡覺,即使醒來也不愿動,動不動地發呆。尤其在下午,甚至會長時間地待在同一位置。雖然不常運動,但是隨時都有胃口,吃起來都像餓狼似的。就連小綠雨濱蛙都比任何樹蛙的幼體更能吃,而且更不愿意運動。綠雨濱蛙們主食野外多種昆蟲,尤其喜歡吃蟋蟀和蜘蛛。其實蛙類的視力多數不爭氣,對靜止的東西是看不清的,綠雨濱蛙也不例外,加上它胃口超好,隨時都可進食,因此多數在活動中而又能夠塞進口中的動物,都會成為它的食物,甚至包括同類的幼體在內。能吃能睡的生活習性讓它們能活到15-18年,最長壽的有達到22年的。
綠雨濱蛙有多種本領。在受驚時,它們行動敏捷,而且可以跳得很遠,只不過不會跳得很高,因為肥胖也沒法做出連續跳躍的動作。綠雨濱蛙的腳趾末端長有吸盤,直徑在5毫米左右,這可以大大增強它們的攀爬能力,甚至在光滑的豎向玻璃面上它們都可以自由行走。
綠雨濱蛙雖然有肺,但它的呼吸全部通過皮膚來完成。為保證呼吸順暢,它必須保持皮膚濕潤。不過濕潤的皮膚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容易受到病原體的侵害。所以綠雨濱蛙的濕潤皮膚會還分泌一種叫做抗菌肽的物質,已證實這種物質中含有多種可抵抗過濾性病毒及細菌的縮氨酸;還包含一種類似膽囊收縮素主要成分的東西,有助消化和抗饑餓的作用。綠雨濱蛙很聰明。它性情溫和,與人類相處得很融洽,常常到住戶處的燈光下飽食被吸引來的大小昆蟲。
分布范圍

綠雨濱蛙
分布于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在澳大利亞,從西澳大利亞州的金伯利地區、北領地大部分地區、昆士蘭州全境、新南威爾士州北部和中部以及南澳大利亞州東北角都有分布;在新幾內亞,該物種廣泛分布于北部和南部低地以及福格爾科普半島。
繁殖方式

綠雨濱蛙
在繁殖季節,雄蛙會在夜晚或清晨爬上樹梢高聲鳴叫,以吸引雌蛙的注意。它們還多會聚集到下水管和小型的水容器中鳴叫求愛,因為這些物體可以放大它們的叫聲,吸引更多的雌蛙目光。但綠雨濱蛙的叫聲不好聽,很有“老爺”的派頭,低沉緩慢,重復多次。不過這種聲音在雌蛙聽來也許妙不可言。
綠雨濱蛙在暫時被洪水淹沒的池塘和溝渠中繁殖。繁殖發生在11月至2月。雄性在靠近水的地方通常沿著管道叫喚。綠雨濱蛙2年長大,開始繁殖產卵,雌性每次產200-2000個卵,每個卵直徑約1.2毫米,卵塊沉積在靜止的水面上。卵在24小時內下沉。發育通常在6周內完成;幼蛙可以自由游泳。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ver?3.1)——無危(LC)。
主要價值
科學家發現,綠雨濱蛙分泌出的部分縮氨酸成分可以破壞艾滋病病原體而不會傷害人體T細胞。